揭秘用于大飛機、天宮、量子衛星的新材料團隊
發布時間:2018/05/30
“十一”國慶長假期間,在位于閔行校區的上海交大材料學院,從要穿鞋套的實驗室,到要戴護具的試驗車間,各項材料工程科研并未停歇。解放日報·上觀新聞記者在現場發現,王浩偉教授帶領的超強納米陶瓷鋁合金研制團隊,正在加緊攻關通過3D打印方式制備陶鋁新材料構件。目前,這種輕量化的神奇材料已經用于天宮一號二號、量子衛星、氣象衛星等關鍵部件,并正助推國產大飛機用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航空材料,同時它也應用在內燃發動機等汽車關鍵部件上。
《自然》雜志剛剛發表國外同行相關成果,而我們的材料通過海外測試取得的性能指標,已比他們高出許多?!蓖鹾苽v時30年研發而成的寶貝材料格外自信,這位60后“長江學者”笑著說,過去是人家對咱們禁售,今后是“倒過來”——有能力對他們禁售。
“鐵匠鋪”里,他最不像教授
“真金”不怕火煉,納米陶鋁合金也要在上千度的高溫爐里合成。走進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靠近滄源路的C樓,跟走進廠礦企業沒什么區別——“大廠房”里到處都是鋼鐵重器,從千百斤的爐子到幾十斤的模子,還散發著一股類似“鐵匠鋪”的氣味。
兩個男人,各用一根長長的鐵棒,穿入熔爐蓋子上的雙孔,一人抓一頭——“嘿喲”齊聲一喝,一下子扛到快要齊肩的高度;另兩個男人,戴著如棒球接球手般的手套,拉開幾百攝氏度烘箱的厚實大門,把載著十幾個模具的小車使勁推入。